后来,妻子也辞职了,这对80后夫妻为了创业放弃了很多,但他们坚信项目未来必然赚钱
昨天,张林莉换上了婆子妈送她的连衣裙,戴上了几年前老公送的项链。中午1点,她匆匆扒了几口从家里带来的午饭后,坐地铁赶到会场。她递给导师的名片上写着———重庆衍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莉。
她要参加的会议,是项目的一个会议,她的创业项目,获得了创业办公室的资助。这次“创业公益性·重庆站”活动,主要目的是和创业导师对接“取经”。
总经理办只开台灯
说起重庆项目的创业者,重庆创业办公室项目部主任吴汉成首先就说起了张林莉,“那真是让人感动,这么热的天,两人就靠小电扇吹风,办公室里的灯也不开,她和她老公就只各自开着桌上的台灯。”
吴汉成的话,让很多人不相信。这个炎夏,靠小电风扇就能熬过来?我们带着疑问来到了位于石桥铺的高新区IT微企孵化园,张林莉怕我们走错,特意约在楼下见面。在从商场穿过后,我们上楼来到张林莉的办公室,也是公司所在地———孵化园的A-101。
这间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有三排办公桌。由于采光不好,张林莉特意开了屋顶两排灯的其中一排。“公司目前只有我们两人,平时如果没人来的话,我们就用台灯。”在两人的办公桌上,两个可以伸缩的台灯,完全覆盖了两人的办公桌。
再热也只开小电扇
“园区的中央空调一到下午6点就会关闭,晚上我们两人经常加班到八九点钟,实在太热,我们就用电扇降温。”张林莉指着两人桌上各放着的一个拳头大小看似玩具的小电扇说,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就这电扇?”似乎听出了记者的意思,张林莉自嘲:“它的马力还是挺大的。”
张林莉停顿了一下说:“该节约就要节约,现在虽然不收房租,但一个月的空调、水电、物管费摊下来还是要300多元。空调和水就不说了嘛,都是要均摊的,电是用多少算多少。”
在张林莉看来,凡是能节约的,一定不能浪费一丝一毫。
丈夫3年没有收入
一个公司一个月300元的运营成本,在外人看来已经非常低了,张林莉却还想在这里能抠一点算一点。是有些让人不太理解。
话还得从2008年他们创业说起。那一年,张林莉的丈夫决定从软件公司辞职,“专心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丈夫的决定并没让张林莉吃惊,“他大学读了一学期,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方式,就自己退学,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编程。”
虽然自己一个月只有两千多元的工资,张林莉仍然支持丈夫的决定。此后3年,丈夫在家没有一分钱收入,专心做研究,张林莉没有丝毫抱怨。
夫唱妇随一起创业
2010年,张林莉也辞职了,和丈夫一起创业。“他技术很成熟了,我是做行政的,能够互补。”张林莉说:“辞职前几年,我不停地跳槽,为的就是学习行政方面的经验。”
也正是在这一年,张林莉和丈夫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但全国创业大赛四等奖、以风投为主的创业大赛100强的成绩都没有拉到一分钱的赞助。“不过,我们在比赛中认识了首道孵化园的负责人,他让我们在园区内租了两张桌子,“一年两千元的租金,这样我们至少有了一个平台,不再只是关在家里研究。”
近6年几乎没收入
2011年底,张林莉和丈夫创业的项目有了眉目,“从以前技术性的东西变成了产品。”恰好,我市出了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夫妻俩拿到了4万元的补助,有了这4万块,张林莉买了打印机、办公桌、电脑……
这让张林莉感触很深。“这几年,不管是我们个人还是公司,都没有流水,贷款也贷不到。”听说妇女创业贷款有补贴,张林莉也曾试过,“但要求有抵押物,我们家的房子都是爸爸妈妈买的。”
去年底,他们的公司搬进了高新区IT微企孵化园,虽然免一年租金,张林莉仍然在为每个月300元的物管、水电费用着急。
由于项目还没有最后成功,从2008年至今,创业近6年,公司几乎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更不要说给自己发工资。“啃老!”张林莉说其实婆子妈一家也是普通人家,“我们吃饭这些都是爸爸妈妈掏的钱”。
她几年没买衣服
和买办公用品的大手笔相比,张林莉这几年的生活可以用吝啬来概括,这几年来,她没买过衣服、没出去吃过饭……
“以前老公收入还可以,我们出去都是坐雅间,我买的衣服也是好几百一套,他的自行车换一个零件也要七八百。”但2008年老公辞职创业以来,张林莉的生活变了,“这几年没买过一件衣服,尽可能避免社交活动,每天的饭都是从家里带。”甚至于连QQ也一直隐身,“这样一来,朋友们的聚会就不会想到我。”
这样的生活也让张林莉很是尴尬。“我有朋友结婚,给我说了之后,我也只好给他们说,我去不了。因为这就不用送礼了。”
虽然一直念叨让儿子、媳妇找工作,但婆子妈也是刀子嘴豆腐心,见儿媳妇几年没买衣服,主动给张林莉买了连衣裙。
赚钱是必然的结果
在张林莉看来,目前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期,张林莉的公司主要是做大数据分析的,“赚钱是必然的结果,不是目标,我们把事做好了,钱就会来,未来是大数据时代。”这个毕业于师范学院,一直从事行政工作的80后,如今得到了高盛的资助,每个月有4天到西南财大学习。
张林莉拿到了重庆创业办公室支助的4万元,她准备找几个人,“每个月2500元,项目做好了有分红。”张林莉说手头再拮据,她都不愁钱,“愁的是没有海量的数据,我们的优势就是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昨日,中国青年创业计划重庆站分享会,创业导师、我市知名企业家和创业青年对接。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据团市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去年8月21日,重庆创业办公室正式成立。帮扶对象主要为18至35岁的青年人,这些青年必须有良好的商业点子和创业潜质,却因筹措不到启动资金、缺乏商业经验而无法创业。
该负责人说,重庆创业办公室的核心帮扶模式为“资金支持+导师辅导”,每个创业者都可获得额度为3—5万元的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帮扶资金。同时,3年内还将有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陪伴式辅导。
据统计,重庆办公室成立一年来,已组织建立创业服务站46个,扶持创业青年27名,发放专项扶持资金135万元。
已资助重庆创业青年27名。
(转自《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