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之前,我还活跃在美国的科技创新领域。彼时,掌管着全美第二大捐赠基金下的200亿股权直投基金,孵化了30多家高科技初创企业,还成为了美国大数据行业独角兽公司Palantir的早期投资人。
女博士、华尔街、投行,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闪着光的人生阅历,应该满足了,但性格里“要归根”的传统,让我反复的问自己:美国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不能同样适用于中国市场,能落地应用到哪些领域?如果出现水土不服,那需要如何结合中国特色,做再创新?
也几乎在同时,人工智能被纳入了中国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智能产业方兴未艾,这对我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没有任何犹豫的,我决定举家回国创业。
从3个人的创始团队,发展到如今员工150余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人才,我们还在继续成长。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金融体系,这也是创立之初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技术本土化。我们围绕金融风险量化和风险预警两大核心优势,从数据采集、算法建模到可视化输出,进行了全流程的技术创新,以适应国内市场。
数据技术方面,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充分整合全网的公开及半公开数据,并积极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金支付、中国电信、航天科工等第三方权威机构深度合作,建立起了涵盖全国全量工商在册企业及上亿企业关联人的全息影像数据库。
算法方面,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两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支撑下,独创风险量化、风险传导、风险预警等多个算法模型,并始终坚持研发与实战相结合,切实将智能算法落地应用到国内的智能金融领域,让算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不断快速迭代,来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
我们在不断服务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信贷服务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但商业银行依赖人工、基于流程的风控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放贷门槛高、审批手续烦琐,金融机构倾向于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大型企业和高净值个人放贷,而将大量具有小微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中产阶级以下群体拒之门外。同时,相对宽松的民间借贷又存在利率过高、渠道不正规、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这使得小微企业和中产阶级以下群体的融资难成为了世界级难题。
风控与效率的平衡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要让降低风险与提升效率同时实现,只有依赖科技的突破,这恰恰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坚持并且最为擅长的部分。
创业这一路,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得到了很多支持,所以除了自身业务的发展,我们没有忘记去做一些尽管有挑战,但具备更大价值的事情来回馈。
去年,我们积极投身到了国家级战略项目的建设,作为参与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的唯一一家民营大数据企业,打造了国内首个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这是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
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的一期建设,对7500万家中国企业与40万家新加坡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了充分整合,开放了企业信息查询、新闻资讯浏览、招商项目发布、政策资料查阅等功能。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扩大服务范围和增加服务功能两方面继续努力。服务区域上,我们将积极集成马来西亚、文莱、泰国等国企业信息,将平台升级为东盟国家企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并逐步将服务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功能上,也将进一步利用大数据生成精准的企业画像,并逐步开放跨境金融服务,实现在线金融路演、跨境投融资结算等服务,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济真正的联系起来,提升我国企业的对外商务能力,输出产品的同时,也引进技术经验和产业资本。
回顾“誉存科技”创办这几年,我时常感慨万千。看着很多被我们服务过的机构,从最开始仅仅停留在“听说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到现在对我们的智能风险管理平台应用自如,这种陪伴与成长带来的自豪感远远超过了管理200亿股权直投基金所带来的成就感。
普惠是金融行业的共同理想,而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金融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是通向普惠的阶梯,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建设浪潮中的青年团队,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担当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生力军的职责,用科技助力金融行业发展,为更广泛的金融受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金融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