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风采
创业青年

“青创故事汇”之十三 | 陈瑶:以梦为马,不让须眉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

对于他们而言

创业是一种情结,一种使命

所以无论何等艰辛

他们都欣然面对

因为只有如此才感到不枉一生

       爱迪生曾说过“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陈瑶的创业之路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1983年出生的她,21岁大学毕业,即在重庆市建委一直属事业单位工作,每天安逸的朝九晚五使她“不安分”的心开始跳动。恰逢看到招商银行招聘简章,为了逼迫自己,她毅然选择了辞职再报考。进入招商银行半年不到,她的个人业绩就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也创造了工作半年即转正的奇迹。2006年,仅22岁的她已是重庆分行推广中心主任,带领了一个团队。

第二次“不安分”是在她生孩子以后,当时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一次点燃了她的心,辞职创业成为她的目标。当时银行业正处于辉煌时期,这个决定不出意外的遭到除了丈夫以外所有家人的反对。但是她爱人告诉她“去了你可能会后悔,不去,可能会更后悔”,正是这一句话,给了她辞职的力量。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或许是因为“不安分”,陈瑶始终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质,不留后路,认定了的事情就必须去做到,连老板提出的“停薪留职”都不能挽留她。正是这样,她的每次“归零”后都全身心投入,一往无前。

由于平时爱旅游、喜欢健身,陈瑶身材很好、漂亮且有气质,几乎让人很难将创业所经历的各种苦与个头不高的她联系起来。

万世开头难,一项事业在创始阶段,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面对重重困难,陈瑶总是能及时找到方法。当时,需要做宣传推广,她先从网上查看各单位黄页信息,然后登门拜访,在给一家单位做推广时,保安以没有预约为由,拒绝让她进入,她灵机一动,让保安打给办公室主任,然后她接过保安的电话,开始自我介绍,介绍完便挂了电话,告诉保安,她可以上去了。“最初,想过很多方法”陈瑶莞尔一笑,“当然进去了免不了要道歉”。

创业者总是和吃苦分不开,为了考察市场和学习先进经验,她连续两个多月脚不沾地,穿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各个园区,也曾经为了赶路方便在一个放满泔水桶、恶臭弥漫的车上待了五天。“当时正是夏天,十分痛苦”陈瑶回忆道,“男的都不一定能坚持下来,没有毅力是做不到这些的”。

在确定创业方向时,陈瑶曾考察过大学生“创业咖啡”的理念,在和各高校以及市教委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孵化器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论证后,当时重庆几乎还没有民营的创业孵化器,她当即就确定了这个方向。逐鹿者不顾兔,朋友建议的在当时看来很好地其他项目,也没能打动他。

2015年重庆的夏天,似乎比以往要热很多,因为要租场地和办理各种手续,穿梭于市区各物业公司和楼宇的陈瑶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被晒黑了几个度,几乎中暑,丈夫心疼她,让她休息几天,但是为了公司早日运营,她依然坚持了下来,仅一个多月,就建成运行,有企业开始入驻。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陈瑶说:“创业以来,最成功的就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有一个积极向上团队。”她的创业团队中有很多人都是多年以来放弃高薪、一直跟随她,这也得益于她对员工的真诚关心关爱。

陈瑶十分关心员工和其家庭,曾有一个跟她创业的姑娘因为身体不好,同时生孩子,要休养一年,她二话不说批准了假期,并且工资照发,她还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子女读书等问题。

对于员工的意见建议她也积极听取,曾有员工给她写过一篇很长的邮件,希望她性格上不要过于急躁。多年来,她坚持练习书法,磨炼心性。

在文创互联网产业园区运行步入正轨以后,她并没有停止脚步,又再次出击,在江北、渝北、九龙坡等区运营了5个园区,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目前,她的创业园区已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楼宇产业园品牌,入驻企业超过200余家。其中,渝中文创互联网产业园成为2017年度亿元税收楼宇,渝北区“U创跨境电商产业园”2017年营业收入(流水)达8亿元。

“当初创业就是因为梦想,这也是支撑我多年的力量。”陈瑶感慨道,“从创业以来到现在,虽然有很多困难,吃过很多苦,但是幸运的是都坚持了下来。”以梦为马,矢志不渝,巾帼不让须眉,陈瑶的精彩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