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风采
创业青年

“青创故事汇”之十一 | 凌刚基:永川80后“乌鱼大王”养成记

      凌刚基,出生于1986年,是一位来自永川农村的“80后”, 当别的大学生在校园谈情说爱时,他已经开始创业;当别的年轻人在都市享受生活时,他在山乡的田间地头迎着日头暴晒;当别的“啃老族”抱怨生活时,他已经靠自己挣下数百万身家。

凌刚基是永川临江人,小时家里条件不太好,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要让自己变成“富一代”。他的创业之路起步于大学时代,那时候他在成都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学习期间,他卖过小数码、电脑,从朋友和亲戚们那里借钱,一个人开起了一家广告制作作坊。

由于初出茅庐欠缺经验,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几十万元债务,但他没有被挫折击倒,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凌刚基在餐饮业找到了落脚点,父亲的一道拿手菜让他找到了新的创业项目。“我知道创业种子一旦埋下,是不会轻易地拔掉,这次选择餐饮是因为我父亲以前做过餐饮,所以想从熟悉的行业入手。”凌刚基说。

2009年,他大学毕业,开始第二次创业。

“我们老家有一种鱼叫乌鱼,因为它吃小鱼小虾长大,不吃饲料,营养价值极高,是老弱体虚者的滋补佳品。”凌刚基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养殖乌鱼的人较少,而随着人们的理性消费观念越来越强烈,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健康将更加重视,乌鱼作为一种美味又营养又健康的食物,逐渐受到人们欢迎。凌基刚分析市场,并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

他先小试牛刀,在家乡开了一家乌鱼小餐馆,很快打开了市场。市场的认可让他找到了自信,凌刚基马上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重庆何乌鱼”的火锅店。这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食客越来越多,口碑相传,慕名而来找他加盟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达州、福建、青岛、九寨沟都有他的加盟店,如今已经开了29家门店。

依靠乌鱼火锅,凌刚基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赚了200多万元。

第二次创业顺风顺水,生意越做越大,刚刚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的凌刚基又有了新的烦恼。由于生意好,店里经常发生乌鱼断货,让专程赶来的食客败兴而归。眼看着上门的生意因为没有乌鱼而做不成,凌刚基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将对品牌产生不好的影响”,他萌生了自己养乌鱼的想法。

“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养乌鱼?”凌刚基为了学习乌鱼的养殖技术,到山东、广东、江西等乌鱼专业养殖大户那里学习经验。学成归来后,他马上行动,回到家乡永川,筹措资金在三教镇利民村、郝家坝村,承包100多亩地建成鱼塘,当起了“养鱼人”。共青团永川区委也积极帮扶凌刚基,将他纳入“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给他提供了10万元的创业帮扶资金,并给他推荐了一名创业导师,在农业养殖方面给他提供了智力支持。

凌刚基在乌鱼养殖方面下了很多精力,对品质精益求精,他用邓家岩水库(亦名巴岳山水库)的清洁水源,每天给他的乌鱼池换水5分钟,隔三差五检查水温、水质;他运用仿野生态养殖乌鱼,鱼塘四季清风扑面,还有专为乌鱼供饵料的鱼池,他还将一些小鱼小虾放入乌鱼池混养……如今,他还在淘宝网上开展了金边白乌鱼的销售渠道。他的乌鱼还获得无公害水产品称号。

  在凌刚基看来,农村创业也能大有作为,同样能产出“乌金”。依靠养殖乌鱼、开乌鱼火锅店,凌刚基大学毕业仅6年便挣得了数百万身家。“我养鱼的这片土地,如果按照传统农业进行种植,每亩每年只能创造1500元的价值,养殖乌鱼则每年能达到10万元。”

凌刚基的创业心得是,要选准适合自己的创业领域,看准了前景,就要坚持,即使出现一些挫折也不要轻易放弃;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去想,有所创新,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知识、技能、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凌刚基的乌鱼养殖基地有30多个鱼塘,他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80后创业新星。

凌刚基希望让更多乡亲参与到乌鱼养殖中来,为此,他拿出13个鱼塘作为“教练场”,让其他人学习技术,他为其提供统一的技术、销售,“在我的指导下练手,积累养殖经验,直到他认为自己可以单干了,就可以自己去养殖创业。”